《中央领导人和中央人民政府绝对不会同香港市民相对立》 给: 胡锦涛主席、江泽民前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政协主席、李长春常委、习近平副主席、李克强副总理、贺国强常委和周永康常委等中央领导人和中央人民政府; 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民建联)等建制派政党和人士; 真正想香港好的爱国爱港人士; 真心想香港好的其他所有人士
的公开信
以往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朱镕基总理对香港政府的批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也看到温家宝总理对香港政府的批评:“不进则退!”。 并且,人民网北京2010年3月14日电(人民网前方报导组)报导,当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香港星岛日报记者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对香港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进行了阐述。 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先生于2011年5月3日在东方日报发表文章“「港人治港」如何走出困境”里写到,试想2003年风雨如晦的岁月,若非中央推出CEPA、个人游、大型国企来港上市、人民币离岸服务等挺港措施,香港早就玩完了。
陈文鸿先生于2011年9月29日在东方日报发表的“坦言集:香港相对衰落”文章中写到,从国外反观内地,香港近十多二十年的表现不是差强人意,而是大不
理想。
1997年香港回归,广州、佛山加起来仅及香港经济的六分之一;可是,2001年,广佛加起来已是香港的三成;2007年,比重更上升至七成;2009
年,两个城市的本地生产总值便比香港稍多;2010年,则倒过来比香港大出一成。在这个简单历史事实上,记录着广州的复兴和香港急速的相对衰落。
伟人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爱护和支援香港,据候书森编的书《百年沧桑- 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第285 - 293页所记载,1957年4月,周总理提出了保持香港特殊地位,1959年,毛主席针对党内少数人的急躁情绪,提出:“香港还是暂时不收回来好,我们不 急,目前对我还有用处。”中国政府对香港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以优惠价格大量供应香港必需的食品、日用品、淡水、燃料、工业原料和半制成品等。 即使在60年代初中国经济困难时期,这种供应也源源不断。周总理为此曾多次指示:“各地凡是有可能,对港澳供应都要负担一些,不能后退。”据统 计,1954 - 1963年,香港进口的食品43%是由中国提供的,1964 - 1973年为50%。在价格上,70年代初由中国进口的食品价格平均较国际市场价格便宜五成以上,原料便宜约30%,衣服等消费品便宜25%。这对香港的 稳定发展,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出口货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所有这些措施,不仅为香港的繁荣、稳定,而且为以后对香港恢 复行使主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并且,对香港爱护和支援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伟人邓小平先生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以江泽民前主席为首的第三代领导人和现在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第四代领导 人都一直坚持,就如以上提到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先生于2011年5月3日在东方日报发表文章“「港人治港」如何走出困境”里写到,试想2003年风雨如晦 的岁月,若非中央推出CEPA、个人游、大型国企来港上市、人民币离岸服务等挺港措施,香港早就玩完了。”可见,所有中央领导人和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和香 港市民的爱是多么深厚!祖国对香港是多么的关怀!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也证明了胡锦涛主席、江泽民前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和中央人民政府没有违背伟人邓小平先生的指示和教导,没有同香港市民相对立,一定支持最多香港市民所支持的特首参选人当下一届特首。
中央领导人和中央人民政府绝对不会同香港市民相对立,所以,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民建联)等建制派政党和人士也绝对不能同香港市民相对立,也一定支持最多香港市民所支持的特首参选人当下一届特首。 人民日报于2011年3月24日报导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 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有,人民日报于2011年9月4日报导习近平副主席在致亚洲政党“发展与社会 共享”专题会议的贺信中说:“我们将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胡锦涛主席和习近平副主席的讲话都是坚持和发展了伟人毛主席于1934年1月27日的讲话,并指明了社会管理的实现路径和根本遵循。故此,下一届香港特首
一定要使香港繁荣稳定,就要确实地解决香港市民的实际生活问题,这就要最多香港市民所支持的特首参选人当下一届特首,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多香港市
民支持最有才能的参选人当特首,把香港管治好。 刘彬于2011年08月07日在《光明日报》05版写到:“在儒家的评价体系下,李世民这样纳谏、爱民的皇帝才是圣君。”孟宪实于2011年05月04日 在《贞观之治的当代价值》指出,《尚书》已经提出“民为邦本”的思想,孟子更把这个思想概括为民贵君轻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太宗时代就是这种理论的实 践。贞观之初,朝廷考虑如何减少犯罪问题,有臣建议严厉打击,唐太宗认为去贼最好的办法就是减轻百姓的负担。他知道换位思考。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政治最基本的原理。古往今来,如果不管老百姓死活,不顾国家根本利益,全力以赴追逐统治集团利益的,比如东汉后期,那么天下大乱就不可避免。 如果香港选出来的特首及其政府连这点政治理性都不具备的话,不以香港市民的存活为意,只是一味地满足个人或少数人私利或一些集团利益,那么香港社会动乱的 后果可想而知。 明报2011年9月12日报导:“不过,一些两阵营以外的建制派中人则不反对多于一人参选。曾钰成说,任何有心为香港做事、因此考虑竞选特首的人, 大家都应鼓励,认为没必要「设好多限制」。他指大家应相信市民及未来选委有足够智慧,区别谁是最好的候选人。他说自己有公职在身,不方便表态支持哪名候选 人。 ”可见,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先生是一个有良心说真话、真心想香港好的人。就如曾钰成先生所说,特首选举要尊重香港市民的智慧,香港一定要选出获得最多香 港市民支持、最有才能的参选人当特首,把香港管治好。 相信民建联等建制派政党和人士不会出卖香港市民,不会出卖香港,更不会出卖良心,为香港担负历史的责任,支持获得最多香港市民支持、最有才能的参选人当特首,把香港管治好,实现香港明天更好。 就如伟人邓小平先生所说的“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人民日报于2011年4月14日 报导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时指出,知者尽言,国家之利。政府的决策要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意愿,就必须倾 听来自人民的意见。故此,香港特首的选举必须倾听来自香港市民的意见,选出真正能领导香港的好特首!希望其他特首选委不要出卖香港市民,不要出卖香港,更 不要出卖良心,为香港担负历史的责任,一起支持获得最多香港市民支持、最有才能的参选人当特首,把香港管治好,实现香港明天更好。 (请注意:最后这一段是笔者写于2012年2月4日并加在原文。) (http://www.cyforhongkong.org/cyhk/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 |
中文版 Chinese Version > 3 文章 Articles >